第216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只是等看到他们手上的活字印刷模具,他又会突然清醒,自己哪里是在什么报社,他是在另一个时空的陌生封建王朝。
十天后,所有的学报终于印完,其中的一万份已经往了地方,而剩余的五千份也开始出售。
学报出售的地点在安定大街,国子监的对面。
这处的房产也属于国子监所有,不过却不在监内。
因为国子监到底还是如今大融文人们的最高学府,而士人们又向来鄙薄商人,所以即便是办文刊,薛大人和朱大人还是坚持把学报的售卖地点放在了民居边上。
谢良臣对于他们的决定无任何异议,在国子监也好,在民房也罢,其实对他来说意义都不大,他要的本来就是温水煮青蛙。
而且他相信,等学报到地方,精明的商人们看到商机,定会慢慢开始效仿,而朝中的大人们又各怀心思,两方人马一勾连上,恐怕整个大融朝的舆论环境也即将由此改变。
天还未亮,谢良臣便骑着毛驴赶到了国子监,而比他来得更早的则是薛大人和朱大人。
两人最后虽采纳了谢良臣的建议,不过心中难免还是担心,因此一早就来了国子监,想看看售卖情况如何。
然后等他们一到才现,安定大街上早已排了长长的队伍,竟是一眼望不到头,于是薛大人便放心的回了自己办公的屋子。
谢良臣扫一眼,现这队伍里有普通的百姓,也有国子监的监生,更多的却是各府的仆役小厮,便明白朝中各位大人对于他们这学报的内容也十分好奇。
“谢大人!”朱大人见他过来,激动朝他招手,脸泛红光。
谢良臣把毛驴交给江着,也朝他拱手,“朱大人。”
“谢大人可知如今这学报已经快卖完了!”朱大人两眼放光的看着谢良臣,似乎急于与人分享这个消息。
谢良臣再次扫一眼这长长的队伍,又看到前头那些一次买好几份的人,微笑道:“薛大人可还打算加印?”
他是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盛况的,所以一开始他就建议每人限购,一人一次最多只能买三份,为的就是能有更多的人看到。
“薛大人说看看反响如何,要是反响不错,要就加印的人多就可以再印一点,不过也只印一次。”朱大人无不可惜的道。
之前他觉得薛大人和谢良臣太大胆,现在反而有点埋怨薛制的胆小了。
谢良臣知他心思,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再说他们这里是国子监,又不真是报刊闻单位,所以这样的事可以做,但却不能当成主业。
只是他也没直说,而是道:“薛大人考虑得很周到,物以稀为贵,咱们若是缓着些来,每期都只刊固定数量的学报,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学报数量有限,就会提前想着定下,而不是反正无限供应,所以都不急着买,朱大人以为呢?”
他这样一说,朱大人热的头脑冷静了点,同时也深刻认同了谢良臣的想法。
若是学报无穷无尽,那确实没什么稀奇,要知道他们可是国子监,又不是街上卖书的书摊。
于是,想明白了的朱大人也不再看对街上排队的人,而是整了整官服,收起脸上的激动,一脸淡定的背着手进了国子监
只是再装淡定,那微昂着的头,还是暴露了他此刻骄傲的心情。
国子监的学报第一期刊十分成功,融景帝也已经看过了,他之前去讲经的那次出巡,被登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主的正是祭酒薛制。
文章写得很好,学报上其他内容也很充实,甚至上头还记录了国子监监生们在监院里种菜的消息,说各院学生都种了哪些菜,哪些长得好的已经被摘来吃掉了,以及后续他们还打算种麦子等等。
这样的学报很是鲜,融景帝觉得比看人物传记和游记还有意思,而且还十分的有意义。
比如除了记录他讲经和监生们种菜的消息之外,学报上还刊载了监生们出游以及举办文会的盛况。
这些消息能反映如今大融的文人们的生活情况,而国子监几位官员主写的文章,又有起到很好的教化百姓的作用。
融景帝很满意,朝廷的大臣们看到效果也开始跃跃欲试。
终于,在国子监学报出到第五期的时候,京城出现了第一家民办的刊物《育民报》,主打教育类。
该报主要介绍各地的教育展情况,同时还会定期布各地著名书院的信息,并模仿国子监学报,也请了人主,对各地科举期间生的事情进行评论,并提出意见。
因为针对性强,而且受众也明确,因此《育民报》很快也打出了名声,影响力从京城扩展到全国。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从众就多了。
在后头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另有几家教育类的报刊相继推出后,其他领域也推出了相关期刊,如《农学》、《工报》等等。
而后随着民间这类小报越来越多,最后终于衍生出了类似旅游杂志的期刊,另还有专讲一些八卦狗血以及小道消息的娱乐报。
各种各样报刊的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京城百姓们的生活,同时大家看的报纸还互有鄙视链。
比如文人学者们一般看国子监报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教育学术类报纸,而工匠以及商人则看农报和工报,而更底层的如大户人家的书童小厮,亦或者识字的妇女,一般就偏好看八卦类报刊,三者之间就是逐层不屑的关系。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