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两月前,京城了诏令来,道让谢良臣尽快进京,接任工部侍郎,据说还是融景帝亲自点的他。
工部虽然在六部里影响实在不怎样,但是工部侍郎好歹也是副官,所以谢良臣此次的调任让朝廷上下无不惊讶,而吏部也只给了他两个月的时间赶路。
虽是同样两个月,但因为返京的水路风向并不顺,所以这次谢良臣不能回家探亲了,而只能先去工部报道。
不过他虽不能回家,但是却打算先让盛瑗与女儿回去一趟。
毕竟家中几个老人都还没见过谢存墨,也一直念叨着,所以等到了荣县码头,他便要一个人先进京,等一切安排好了,再把妻女接来。
半个月后,谢良臣与盛瑗她们分别。
谢家小院已经被谢良臣买下来送给了三弟,也就是谢良材。
三年前翰林院“散馆”,他考核成绩优秀,便被派去了礼部任主事,正六品官职,张筹也是主事,不过去的却是户部,至于武徇,听说现在正在山东任同知。
同时祝明源和唐于成也在这六年里分别考中了进士,此刻都各在一方为官,其中祝明源竟出乎意料的成了推官,唐于成则是县令。
之所以会把院子送给谢良材,主要原因就是他也成亲了,娶的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女儿黄氏,两人如今育有一子,刚满一岁。
上次他成亲时,谢栓子便送了地契给他,如今三弟成亲,两位大哥便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送房子。
毕竟翰林院是清水衙门,而谢良材确实也没什么钱,有的也是他中举人和进士时别人送的财物,别的就没有了。
不过鉴于谢良臣送了屋子,谢栓子便是送的铺子,正当街,可以收租的那种。
至于谢良臣自己则搬到了离皇宫更近的地方居住,因为他现在要上朝了。
回京之后,谢良臣先去了三弟家,同时看望一下还未见过面的小侄子,之后便与以前在翰林院相熟的几位同僚以及以前还处得来的同年们聚了聚,算是捡捡人脉。
同时,之前已经入了六部为官吏的国子监学生们也递帖子来,谢良臣没推,见了见自己以前的学生,问问对方的情况,重温一下师生情。
至于江牧和张筹,谢良臣也见了,毕竟大家以后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更何况江牧还成了大理寺少卿,从四品上,也可以上朝。
因为江尚书此刻仍任吏部尚书一职,所以算是父子俩同为堂官。
这种情况古来已有先例,并不禁止,只是每次朝会时,两人若站的位置相近了,便要用屏风隔开,以示避嫌。
这次是融景帝再次大病之后的次大朝,谢良臣虽然一直在命人收集消息传往广西,不过很多事也得他亲眼看过才能确定。
卯时。
谢良臣已起床穿好了朝服,正对镜整衣冠。
十年前,他身上穿的还是浅绿的官服,十年后,他终于穿上了这身紫服,光阴总算未曾虚度。
江着此刻已经成了谢家的大管家,不过在谢良臣跟前的事,想来都是他亲自打理,此刻便见他躬身进来道:“大人,马匹已然备好。”
第69章工部
再次站到朝堂之上,谢良臣现朝中气氛仍然微妙。
譬如王霄王大人,此刻他早已是当仁不让的辅大臣,而江尚书作为吏部尚书,这些年也羽翼渐丰,有意取王大人而代之。
只是两人如今实力仍有差距,或者说,比起江大人,朝中愿意听王霄命令的人更多,这就是推行政令的基础。
不过这也只占一方面,要成为辅大臣,同样还得有皇帝的全然信任,否则以目前的制度来说,若是龙椅上的皇帝非要将辅大臣撤换,那也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情罢了。
谢良臣如今已是正三品的官职,所站位置也与往日不同,他左右都是六部的左右侍郎和五寺的少卿们,至于前头,则为六部正官,各位尚书大人。
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辅王霄,其次便是江大人,依次下来则为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
自几年前张大人落败,江尚书自刑部调往吏部之后,原来阵营清晰的党争就越扑朔迷离了起来。
比如后面补了刑部尚书一职的原山东巡抚钱大人,以及任兵部尚书方大人,二人就哪边都不占,只听融景帝的。
谢良臣甚至怀疑,融景帝或许在数年前也是将计就计,在张、王二人相争之时,将原本被两党把持的朝政借机收回来一点。
至于礼部和工部,向来都不怎么起眼,尤其是工部,因为主要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所以向来为人所看不起。
谢良臣这次从知府升调工部侍郎,虽然看着是又升了两级,难免有升迁过快的嫌疑,不过因为去的是工部,所以反对的人也不多且并不坚持。
毕竟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谢良臣这几年外放地方做官,名声先是传遍了两广,而后就是江浙,最后传入京中,如今已是无人不晓。
尤其是他在任职期间,不止自己所辖州、府,甚至就连向来税收困难的广西上缴税赋皆逐年递增,即便抛开名声不谈,谢良臣也可称一句能吏。
而他出名的地方,不正是土木工程吗?
“哟,这不是谢大人吗?”谢良臣正与同僚们拱手打招呼,旁边便有人开口道。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