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朱家父子的算计(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区区千八百斤火药,一些铁皮,大明还不缺那点东西,霍霍了也无所谓。
但对于陈楚讲的那个故事,朱元璋深刻警醒。
“父皇,如果朝中有丞相…”
朱标躬身提醒道。
朱元璋抬眼一瞧,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但又好像有一层迷雾挡在他的面前,让他无论如何都看不清,看不透。
一个时代的人,能预见未来十年的事情都是不易,更何况是更久远。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不同于后世的华夏,可以摸着别人过河,至少在如今洪武年间,华夏无论是科技树还是文化,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的唯一。
没有人能给大明做老师,教大明怎么治国,怎么理政。
“你还记得,他在诏狱里和你说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吗?”
朱元璋抬头看着朱标。
微微一怔,朱标躬身道“儿臣自然记得。”
“那你说说,他对于立嫡立贤是怎么说的,你又记住了多少?”
朱元璋沉声问道。
心中一顿,朱标开口道“父皇不必考校儿臣,立嫡立长的好处显而易见,立贤纯粹主观臆断。何为贤?对谁贤?谁说的贤是贤?谁说的暴是暴?”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朱标直言回答着,微微点头,朱元璋表示认可,起身道“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你现在羽翼未丰,咱还需要丞相来帮咱兼领六部。”
“待到北方安静,徐达返京,胡惟庸接任中书省左丞相,你的人都出头了,咱让你同丞相一起兼领六部,到时候胡惟庸自乱阵脚。”
“胡惟庸在高位久了,屁股自然不会干净,等你能稳住朝局,咱操刀解决了中书省,天子坐朝,太子辅政,岂不更好?”
“等你在给咱生个大孙,到了年纪封了太孙,咱来把控,你来理政,咱爷俩还能好好教诲大孙。”
“大明至少兴旺三代,后世之君以此为例,太子登基之前早知政事,也不会有如同故事中说的那种孩童行事。”
朱元璋的愿景自然是好的,如果真的按照他这个愿景走下去,一代人领着一代人,大明或许真的有可能多传几十年。
但可惜,朱标早亡,倾心打造二十多年的太子党,反而成了祸源,不稳定因素,朱元璋亲手毁了自己辛苦二十多年打造的太子党。
立了朱允炆为储君,建文削藩,和朱元璋的战略、政治布局,不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是完全性,整体性的背道而驰。
“儿臣省的,但故事只是故事,而他说的皇权和相权问题,父皇真的准备好了吗?”
朱标面色沉重,他不说博览群书,但史书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总结的规律很简单,没有那朝的太子可以和他这个太子比权势的。
“父皇有什么准备好没准备好的,一切都系在你身上,你准备好接手六部的事情,父皇随时都可以。”
朱元璋语气沉重,他手里握着兵权,江南二十多个守备卫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北疆还有徐达统帅的十数万野战军,朝中武将勋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
作为马上天子,朱元璋深刻的了解,只要手里握着军队,皇帝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丞相而已,杀了,废了,根本不会有半点风波,即便是有,也只是官场震动,和民间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儿臣…还是在准备几年吧…”
叹息一声,朱标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么大的事情,万千重担都要压在他的身上,他也很难啊。
“你只要记着,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百官哭总好过百姓哭,一家哭总强过一路哭,百官作乱,杀了便是,百姓作乱,如之奈何?”
朱元璋谆谆教诲,朱标躬身作揖道“儿臣谨记。”
“好了,你也别去你娘哪里了,咱儿媳妇马上生了,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咱就在攻打应天,没能陪在你娘身边,你回去陪着吧。”
喜欢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请大家收藏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