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乡试第三场(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陈香儿听话地走到香案前面,虔诚地摇了一根竹签出来。签上的字不多,正好她也认识,写的是“旧姻已去,新君可得”。
这怎么,不太像好话呢……
陈香儿正在前厅苦苦思索签文深意之际,方才那位大师却在后院叫来一名小道士,对其低声耳语道:“你去禀告教主,就说处子已寻齐,大事可成也。”
……
贡院考场之中。
锣响之后,很快就有衙役下试题和草稿纸。
本次策论共两道题,科举考试通常会根据题目难度调整题目数量,以往有过三道题,甚至也出现过只考一题的情况。两道题一般比较适中,说明本次策论的难度也在难易之间。两篇千字文,写完并不难,不会再出现第一场经义那种很多人答不完题的场面,难的是如何打高分。
陈容翻开试卷,看到第一题写了几句简短却晦涩的文言,提炼出中心思想,问的是“如何解决科举取才的南北失衡问题”。
武国和前世的古代一样,科举考试中具有严重的南北差异,南强北弱十分明显。上次科考是十几年前了,那时候还是在采用择优录取,最终进士科的录取比例,南方仕子高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多。
今年是第一年恢复科举,朝廷沿用了以前的制度,但这道考题无疑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说明朝廷已经在考虑解决南北失衡的问题了。
当今武国的门阀世家,绝大多数都起源于南方。
在前世的中国古代,造成南北失衡的根本原因要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自那以后,北方经济展遭到严重破坏,战乱不断,长期遭受来自大辽和西夏的威胁,经济凋敝、教育落后,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南北矛盾也越来越激化。
武国科举南北失衡的原因也大差不差,历史上曾生过战乱,再加上北齐的骚扰,士人学习环境比较差。而且南方富庶,盛产丝绸、水稻,仕子的衣食住行有所保障,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经过十年战乱后,恐怕今年科考的结果要更为夸张,因为南方是先于北方平定的,就在前两年,北方还在到处打仗呢,那时候南方百姓已经逐步恢复产能了。
没办法,谁让武国的都城在北方呢,原先的朝廷死守京都,当今圣上和汉王的联合军一天打不进去,战乱就一天平定不下来。
陈容参考前世古代的策略,提出了南北榜和分省定额。
南北榜的策略出自朱元璋,起因是第一次会试录取的仕子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官舞弊,查下来又现并无此事。最后没办法,朱元璋加试一场,这一场录取的全是北方人,因此称为“南北榜”。
至于分省定额,顾名思义,不同州府设置不同的录取名额。需综合考虑各省人口总数、考生总数、贡赋情况和教育达程度等等,制定相应的名额。在解决南北失衡的问题上,可以提高北方省份的名额。
另外,陈容还想到了在试题内容上改革。南方考生擅长诗词歌赋,北方考生擅长经义,可以在会试时加重经义科的分数占比。
整理好思路后,他没有直接动笔,而是在草稿纸上写好大纲,再将其串成文章。
第一题写完,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了,陈容停下来揉了揉酸涩的手腕,又吃了一些糕点后,继续看向第二题。
这道题问的是:如何加强南北联系?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