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重建洛阳尚书台(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丁宽治下,平州刺史是韩融、青州刺史是陈纪、徐州刺史朱符、豫州刺史郭贡、扬州刺史王朗、交州刺史陈群、兖州刺史顾习,总共七个刺史,都表示愿意听从这次人事调度,来洛阳帮助马日磾共掌尚书台。
最后,丁宽调回了六位,只留下了交州刺史陈群,没有调任回洛阳,主要是丁宽在交州还有很重要的规划,需要一个能够默契配合的交州刺史。
这个洛阳尚书台的设置,简直就是向天下诸侯宣布,丁宽的体系要君临天下的目标。天下诸侯对此极为不满,尤其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更是大骂丁宽狼子野心。
只是丁宽的这个尚书台,依然打着大汉朝廷的名义,众人虽然从这个机构的设置上,看出了丁宽的野心,但有马日磾顶在前面,也只能心中腹诽罢了,并不能用这个理由,来指责丁宽有谋逆的嫌疑。
而且丁宽做事非常有章法,这个洛阳尚书台,只负责管理丁宽治下各州郡的民政,对与其他诸侯,根本就不会用尚书台的名义做任何的插手。
换句话说,丁宽这个洛阳的尚书台,只是他治下几州的内部管理部门。并没有去抢夺,大汉中枢朝廷对其他诸侯的那种名义权力,更没有以天下权力中枢自居。
这就消弭了洛阳尚书台,与安邑小朝廷之间的直接冲突。虽然洛阳的尚书台,在没有皇帝诏书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运作,已经明显是逾制了。
不过此时的大汉朝廷,早就已经习惯了各地诸侯的自行其事,反而为了笼络这些诸侯,经常对诸侯的各种逾制行为进行正式追认,承认其合法性。
丁宽虽然成立了尚书台,但名义上还是用了马日磾录尚书事的权责,算是非常给汉廷面子了。
而且丁宽一直在对外宣称,要把大汉天子迎回洛阳。
这就给了小天子刘协,一丝侥幸的幻想,万一丁宽真是大汉的忠臣哪?虽然他自己也并不真的相信这种事,但却可以自我安慰一番。
因此丁宽在洛阳的一系列动作,虽然引得中枢朝廷和各路诸侯侧目,很多人私下进行诟病,却没有谁敢跳出来,进行公然的指责。
丁宽大张旗鼓重建洛阳,并把太傅府和骠骑将军府都迁回了洛阳附近,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丁宽的诸州联盟体系,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地方军阀了,而是对大汉的中枢权力,进行了赤裸裸的霸占。
丁宽接下来的动作,更是把这种目的,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出来。
丁宽让马日磾回到洛阳,可不仅仅是占据这个旧日都城这么简单,丁宽就是要让马日磾出面,在洛阳建立新的权力中枢。
马日磾除了是官拜太傅,持节镇抚关东之外,身上其实还有一个权责封赏,此前被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权责就是录尚书事。
东汉末年,大汉的官制实际上已经非常的混乱了,尤其是从宦官当权开始,所谓三公九卿的地位虽然很高,但实权却在被不断削弱的。
他们被削除的权力,就逐步归结到了尚书台,到了汉末之时,尚书台已经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真正权力中枢部门。
尚书台名义上的席官员,是尚书令,只不过在真正运作的过程中,这个尚书令的权力反而并不是最大的,往往皇帝会指派自己信重的人物,来统领尚书台的工作,这就是录尚书事。
在大汉的皇权没有被董卓彻底压制之前,大汉的重臣如果掌握实权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封赏。例如当初的何进与袁隗,二人共同把持了朝政,身上就有共录尚书事的头衔。
不过在董卓专政之后,别说尚书台,就是皇帝的权力都已经被武将架空了,三公府、尚书台,等等原本的权力机构,都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录尚书事,也就再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了,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马日磾当初官拜太傅之时,同样被加了这个录尚书事,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挥真正的作用了。
但现在马日磾有了丁宽的支持,他头上这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就完全不同了,丁宽与马日磾共同商量的结果,就是马日磾在洛阳,以太傅录尚书事的身份,重新设立了一个尚书台。
而这个尚书台,就是丁宽用来管理诸州联盟的中枢机构。新的尚书台虽然重新成立了,但要良好的运作,需要有合适的官员。
现在丁宽的麾下领地,已经接近了八州之地,要处理的公务会有多繁琐,只要略微一想象,就能知道了,没有足够能力的官员,马日磾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部门的。
为此,丁宽特意派出了使者,去往治下的几个州,准备邀请之前这些州的刺史,回到京城洛阳,共掌尚书台。而各州刺史的职权,在这个过程中会继续削弱,这些刺史的继任人选,也不需要再用重臣来担任。
刺史这个职位,在汉末非常的特殊,本来刺史与太守是地方上相互制约的官职,刺史的实际权力略高于太守。但大汉中枢衰弱之后,各州的刺史纷纷自立,并通过刺史升任州牧,转化为了真正的地方诸侯。
为了防止这种地方分裂的倾向,丁宽麾下的诸州联盟体系之中,对于各州的刺史的权力,实际上一直是在不断进行削弱。
不仅是刺史,丁宽治下各郡的太守权责,也比其他诸侯麾下的太守要小很多。尤其是兵马之权被丁宽透过都尉体系全盘掌握之后,刺史、太守已经完全转化为地方文官。
因此对于大汉那些传统官员而言,中枢的权力要比刺史、太守有吸引力的多,尤其是偏远之地的刺史,更是极为愿意回到洛阳,进入尚书台。
丁宽治下,平州刺史是韩融、青州刺史是陈纪、徐州刺史朱符、豫州刺史郭贡、扬州刺史王朗、交州刺史陈群、兖州刺史顾习,总共七个刺史,都表示愿意听从这次人事调度,来洛阳帮助马日磾共掌尚书台。
最后,丁宽调回了六位,只留下了交州刺史陈群,没有调任回洛阳,主要是丁宽在交州还有很重要的规划,需要一个能够默契配合的交州刺史。
这个洛阳尚书台的设置,简直就是向天下诸侯宣布,丁宽的体系要君临天下的目标。天下诸侯对此极为不满,尤其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更是大骂丁宽狼子野心。
只是丁宽的这个尚书台,依然打着大汉朝廷的名义,众人虽然从这个机构的设置上,看出了丁宽的野心,但有马日磾顶在前面,也只能心中腹诽罢了,并不能用这个理由,来指责丁宽有谋逆的嫌疑。
而且丁宽做事非常有章法,这个洛阳尚书台,只负责管理丁宽治下各州郡的民政,对与其他诸侯,根本就不会用尚书台的名义做任何的插手。
换句话说,丁宽这个洛阳的尚书台,只是他治下几州的内部管理部门。并没有去抢夺,大汉中枢朝廷对其他诸侯的那种名义权力,更没有以天下权力中枢自居。
这就消弭了洛阳尚书台,与安邑小朝廷之间的直接冲突。虽然洛阳的尚书台,在没有皇帝诏书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运作,已经明显是逾制了。
不过此时的大汉朝廷,早就已经习惯了各地诸侯的自行其事,反而为了笼络这些诸侯,经常对诸侯的各种逾制行为进行正式追认,承认其合法性。
丁宽虽然成立了尚书台,但名义上还是用了马日磾录尚书事的权责,算是非常给汉廷面子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