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弄丢了(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陈东方这一趟来省城,其实联系好了一批自行车。
随着政策放开,生产恢复和扩大,自行车的市场供应量逐步增大,他这一次搞了九辆,其他八辆都有了下家,只特意要了一辆26吋的最新型坤车,没有前车大粱的,准备送给李红岩。但是,他很敏感地察觉到李红岩对他的疏离,联想到年前她去了一趟京城,陈东方默默黯然。
送了李红岩到校,陈东方没有多留。一大堆行李被陈东方送到宿舍,然后,李红岩都没下楼,被陈东方挡在宿舍门口,眼看着他匆匆走了。
李红岩莫名其妙地暗暗松了口气,心道这样也好。陈东方再对她好下去,她都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不过,这口劲儿没松多长时间,张檬回来后告诉她一个消息:“省农大终于从安市搬回来了,她前一天到的,刚才就是去农大找自己的一位伯伯,从那位伯伯处得了个消息,农大有意在本省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建试验基地,而黄河口就有一个名额。”
李红岩一听就起了兴趣,连忙问,试验基地的内容。
张檬就说,是试验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有偿征用一部分土地建立试验基地。因为是得了批文的项目,基地建起来,最起码会通电,可能会通水……更关键的是,就此可以和农大教授取得直线联系,不单单是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还可以间接联系上畜牧、养殖等各方面的专家教授,长期的好处显而易见。
李红岩听得兴奋,连忙拉着张檬去学校里打电话。学生会有电话,需要拨学校总机,转长途才能通到公社,要转好几次,非常麻烦。想到刚刚离开的陈东方,李红岩没往家里打,而是拨打了陈东方卸货的单位电话,果然,陈东方已经到了,对方让她等了两三分钟后,陈东方跑过来接了电话,声音还带着些气喘吁吁。
“红岩,出什么事儿了?”
他刚离开,李红岩的电话就追了过来,让他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
李红岩心中微动,连忙说没事儿,然后把张檬带回来的消息给他说了。
陈东方默了片刻,然后连声道:“这是个好事儿,大好事儿啊。你放心吧,我晚上就回去。这么好的事儿,别说大队里,就是公社里也肯定支持的。事情一有了眉目,我就给你信儿。”
李红岩松了口气,又叮嘱一句:“春播之前,试验基地就会确定,没多长时间了,动作要快一些。”
陈东方又笑呵呵地答应了,再次让她放心。
这个消息及时地传给家里,李红岩和张檬就都搁下了。第一年的课程已经让许多学生吃不消了,等第二年的课程压下来,他们才知道‘天打雷劈、让人学医’这句话从何而来。一本本厚重的专业课程就像一座座大山,哐哐地压在这些以学生的身上,将他们压得一个个仿佛背了五指山的孙猴子,只有苦苦挣扎熬命的份儿。
就连一向学习积极主动,也一向按部就班的李红岩,都不得不一再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作息,何况,她不仅仅有学校开设的基础、专业课程,还有刚刚拾起来自学的拉丁语和日语呢。
一开学,她就成了陀螺,每天一早离开宿舍,然后就是教室、食堂、教室……其间,还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要实验楼里度过。经过一年级的解剖、生理实验课打底,第二学年真正自己动手练习操作的时候,张檬和李红岩都能够很镇定地面对了,而其他女生,一年级的操作基本都不敢碰,都是男生动手她们直接采用数据,真正面对单人亲手操作,那就不是动物实验能够比拟的了,那真是怎一个惨烈了得。
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不断地压榨着剩余的体力、精力,也让李红岩现,人的潜力真是无穷无尽的,最初的几天适应期过后,她居然真的适应了这种高强度学习,适应之后,周六晚上她甚至还可以偶尔拿出一点时间跟张檬去看电影。
随着政策恢复,国内的电影拍摄也迅恢复起来。
死寂了多年的国内电影圈突然出现了井喷式的暴,《甜蜜的事业》、《从奴隶到将军》、《瞧这一家子》、《小字辈》,还有最火的《小花》。漂亮的陈冲、晓庆和帅气的国强,瞬间闻名全国,成了红明星。
由此而来的,是电影相关的杂志的火爆,《大众电影》瞬间成了校园里人人追捧的期刊杂志,谁能有一本,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事儿,一本杂志,几乎要传阅几个班级,每次有人借阅,主人总会特意叮咛一句,不许损毁,特别是不许撕封面、封内的彩图明星照!
与电影的火爆同期的,就是各种文艺活动的悄然复苏、流行。而且,文艺演出不再是单调的歌曲、舞蹈,有了《妹妹找哥泪花流》、《甜蜜的事业》这样旋律优美、歌词动人的电影主题歌插曲,港台歌曲也随着录音机和卡带的缓慢增多,以不可阻挡的潮涌之势席卷校园、各大机关单位,再然后就是销声匿迹了小二十年的交谊舞会,再次出现在各大学校、机关单位,最开始是作为文艺汇演的一部分,一般放在固定的表演节目之后,安排一段时间办交谊舞舞会,到了下半年的时候,有的高校开始出现纯粹的交谊舞舞会。
李红岩宿舍里,只因为邱淮雨在文艺演出后的舞会上翩然一舞,迅地在整个校园里红了起来,成了众多男生女生心中的女神,甚至有人偷偷叫她‘舞蹈皇后’。
张檬小时候就见识过舞会,去年春节回家也见识了不止一次,她是会跳但不热衷那种,李红岩却是全心专注在学习中,根本不分心的那种,于是,两个人就成了异类……因为,张檬工作的缘故,还是会参与到文艺演出和舞会组织工作中去,那么,仅剩的异类就是李红岩这种,要么就是书呆子,要么就是老顽固老封建。
时间过得飞快,七〇年代匆匆过去,转眼,就到了八〇年代。随着年代的更新,似乎也标志着那些混乱动荡的结束,环境越来越宽松,人们的生活也目光所见地好起来。
八〇年,李红岩回家过年时,亲戚们凑到一起,第一句问的话大都是:“你们那分地了吗?”
或者:“你们那单干了吗?”
又或者:“我们那开春就分地!”说这种话的人,一般都伴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骄傲。
李红岩旁观,觉得互相询问的人或暗戳戳的等人投以羡慕嫉妒,像是学校里的天才学生和万年学霸;或者带着热切地却压抑的盼望,像仍旧未失去上进之心的路人学生;而最后一种就像是卯足劲儿誓冲击第一名的二三名,就盼着自己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
南陈大队又有了不同的变化,东屋子五个小队已经把土地分到了联产小组,几个家庭合作那种,但分到各户的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毕竟,生产工具有限,特别是传统农耕不可或缺的大牲口的短缺,没办法做到户均一头,没有这些大牲畜,只靠人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小李家和王家屋子两个小队则是两个极端。
王家屋子在79年秋收后,就把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只不过,牲畜和大件的生产工具,比如播种耕地用的大型农具、运输用的平板车、人力小推车这些,仍旧由两三户人家公用使用,至于生产如何来安排,则都有各家各户自己决定,可以小组里几个家庭互帮互助,也可以各自为政,只要分配好牲畜和大件生产工具的使用顺序就好。
小李家因为开的副业多,窑厂、养鱼池、羊群、养猪、养鸡、还有果园和莲藕等等等等,各处都要用人,闲散了,还可以去窑厂和合作的建筑队伍打工,像工人一样挣工资拿现钱,能够用于土地的劳动力就特别紧张,于是,小李家小队经过社员们开会讨论,最后还是决定保留生产队的生产模式,由生产队队长统一安排调度,因为有了结余,队里又购进了一台四轮拖拉机,用于运输和农业生产,还购买了配套的农业机械,机械化操作,大片的农田更适合。
之所以有这个决定,还不得不说,省农大的试验基地,虽然消息是陈东方带回来的,试验基地项目最后还是落户在了小李家的地盘上,不为别的,因为小李家本身展的养殖、畜牧和农业项目更丰富,几乎涵盖了省农大农业的所有学科,他们只需要划出试验田和对照田就好,这里的农民配合度特别高,他们只需要说清楚讲明白如何耕作、如何养护,然后,这些活儿就有社员认真去干了,不用他们动手,甚至,数据也可以代为收集、记录。
能让自己的人跟着研究人员一点一点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这种机会,李新国要是错过了才怪。王家屋子的王喜林慢了一拍,试验基地没在意,等李新国那么积极地抢了去,他就嗅到了一丝不对味儿,关注了一段日子,就拎着酒去看望大河叔了,然后,第二天,农大的人再去巡视的时候,就看到各处的管理人员多了几个生面孔。
暑假李红岩回家时,小李家托试验基地的福,已经通了电,王家屋子各家各户凑了电线杆和扯线的钱,也紧跟着把电扯了过去,倒是东屋子那边人多心不齐,很多人家攀说小李家,不肯自己集资买电线杆和电线,更觉得祖祖辈辈都是点灯照亮,有没有电有什么关系?扯电花钱不说,以后每天点灯都要交电费,又不是给免费的……于是,南陈一个大队,却出现了不同的景象,夜晚来临,小李家和王家屋子灯光透亮,而东屋子则是一片黑沉沉的。其中小李家比王家屋子更好一些,不但家家户户通了点灯,每个路口还装了路灯,走路都不用打手电筒了,人心都跟着亮堂起来。
八零年春节回家,李红岩还得了一个好消息,陈家老大陈向阳终于放下了之前的失意,娶了媳妇儿,并且把小家按在了小李家这边,因为他娶的是小李家的一个姑娘,比李红岩大两岁的李红芝,两家关系已经出了五服,但都算一大家子,按辈分李红岩叫李红芝小姑。
当时,在小李家盖新房安家,全村人都看笑话,说大队长的儿子跟到了丈人家,成了倒插门女婿。但是陈金昌不在意,连愣呵呵的婆娘王秋萍也不吱声,那些人看热闹看的没劲,也就偃旗息鼓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