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人家已经来自了,他们也不能当作没看见,于是经过一套简单的程序,赫斯便来到了贝茨兰格监狱。
这或许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赫斯迅成了希特勒的助手,每一天希特勒都会口述,而赫斯加以记录,然后整理。
因为希特勒要出一本自传,一本可以让他以更加“光辉”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自传。
他要强化自己的光环,让人们在提到“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德意志复兴”等词汇时,第一个想到自己,而不是纳粹党。
他要营造个人崇拜,只有把自己的“人设”立住,才能牢牢握住纳粹党的权柄。
任何人都别想从他手里夺走纳粹党,鲁登道夫不行,罗姆不行,德莱克斯勒更不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段日子或许是希特勒几年来,过得最舒心的。
依靠不俗的口才和亲和力,监狱里的狱警大部分都被他展成为“自己的信徒”。
不仅对他的看守越来越松懈,甚至还提供许多出行上的便利。
希特勒可以自由出入监狱的大部分地方,甚至典狱长雷博尔德还同意希特勒的房间,可以亮灯到凌晨以后。
毫无疑问,贝茨兰格监狱已经成为希特勒的“后花园”,纳粹党人在这所监狱普遍受到优待,他们甚至还可以举办集会,甚至印刷报纸。
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一群犯人在举办集会,负责“偷听”的狱警,竟然和他们坐在一起。
犯人印刷报纸更是闻所未闻,雷博尔德典狱长对此有些生气,毕竟他们是犯人,但是看上去,他们才是这座监狱的主人一样。
于是他突击检查了被举报为“印刷间”的牢房,却现那里空空如也,他看向自己的助手,只见他耸了耸肩膀,那一刻雷博尔德知道,下面的人,早就通风报信了。
索性,他也就不再理会这件事,任由纳粹党人在监狱里“胡来”。
因为赫斯的入狱,豪斯霍费尔教授也来探监,他会见希特勒,同时送给他一些书籍,主要是地缘政治和纯政治类的书。
但是他从不会单独见希特勒,因为用豪斯霍费尔教授的话说,希特勒对他有些排斥且不信任。
原因是一个受教育不多的人,对一位学者的那种不信任感,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豪斯霍费尔教授并没有因此而对希特勒有其他看法。
相比起希特勒,豪斯霍费尔教授更在意自己的学生赫斯,他曾经劝说赫斯,放弃进入政治,专心学术,但是很明显,赫斯已经打定主意,一生追随自己的“元”。
赫斯的未婚妻伊尔塞。普罗尔也经常来探望,每个星期天,她都会从慕尼黑骑自行车前往贝茨兰格。
而在监狱里,希特勒和赫斯几乎形影不离,他们经常在楼梯口等自己。
一次,伊尔塞带了照相机来,她拍下一张希特勒和赫斯的合影,就在楼梯口,两人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
毫无疑问,监狱生活对希特勒来说是轻松的,他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着作”中。
这是一本讲述自己前半生的书。
从他悲惨的童年,到维也纳的失意。从血腥的战场时光,再到贝茨兰格监狱的铁窗岁月。
然而个人经历只是陪衬,在这本书里,他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反共产主义。
希特勒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意图,这本书里充斥着暴力和威胁,但是在他个人“凄惨”的经历掩饰下,又显得不那么突兀和血腥。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这就是希特勒的魅力,就好像他的演说,幽默,风趣,感动,激情。
各种情绪会把你团团包围,在你被吸引时,便给你灌输他的思想。
毫无疑问,这本书给希特勒日后的政治生涯,架设了阶梯,不过现在,它还未成型。
希特勒一直以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主张,而负责记录,整理和编撰的是赫斯。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赫斯竭尽全力,但是依旧需要时间。
然而希特勒并不着急,他也在反复推敲和斟酌,因为他也清楚,这本自传会带给他什么。
“我们似乎应该给它起个名字。”
一次,赫斯在完成记录后,突然想起,他们还没有给这本书起名字。
“就叫《我的奋斗》吧,因为我从幼年时期,就在与命运抗争,直到今天也是一样,甚至我觉得,在未来,我依然需要这样做。
因为它给了我足够多的考验和历练,而我,也对此抱有感激,毕竟没有那些磨难,也不会成就今天的我。”
希特勒看向铁窗之外,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赫斯愣了一下,随后迅在笔记的角落,写下了那几个字——我的奋斗。
喜欢德意志风暴请大家收藏德意志风暴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