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忠奸难辨(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是日,自然在辛府用的晚膳。
冯过倒还罢了,陈亮可是无酒不欢的,与老友直喝了个酩酊大醉,辛弃疾还不忘给他安排了歌姬侍寝。
想着那个时空陈亮的壮志未酬,大抵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所致,冯过倒是玩笑般的劝过二回,终是收效甚微。
席间,自是少不了聊各种话题,辛弃疾终是开启了喷子模式,逮着政敌狠狠地吐槽了一番,譬如蔡京兄弟。
蔡京自不消多说,三度入阁,权势熏天,大搞一言堂,内阁另三位全成了摆设。听闻这段日子内阁也不安宁,辅大人怕是要拿人开刀了,就看是哪位倒霉。
至于蔡卞,辛弃疾也是颇多微词,抛开枢密院与兵部天然不对付不洗,他对蔡卞其人实是看不顺眼。
话头乃是冯过提及,言称在江宁与王棣有一面之缘,对这位名相之孙观感极佳。
辛弃疾先是表诉了对王半山的尊崇,称这是位肯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员,奈何为变法一事得罪人太多,方导致郁郁而终。
譬如他与东坡居士,同为大定文坛宗师,却因政见不同而颇多嫌隙。
当年,苏东坡上书,直言王安石新法的弊端,但却被新党指为公报私仇。原因是,苏洵在世时,王安石母亲去世,唯独苏洵不曾前往吊唁,并且还写下了《辨奸论》来暗讽王安石与其背后的支持者。
在苏东坡上书后,王安石对皇帝谏言,以苏洵过世时,苏东坡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为事由,弹劾苏东坡为“邪险之人”,不堪重用。
于是,苏东坡在闻听此事后,主动申请离京,去往杭州任通判,实际上并不算降职。王安石的本意只是想推行变法,没有坑害苏东坡的念头,把他赶出京师,眼前落个清净而已。
但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东坡,从他过往诗词中搜罗出大量证据,直言苏东坡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最重要的是对皇帝不忠。瞬时间,朝野内外一片“倒苏”之声。
皇帝震怒,将苏东坡收入大狱,被牵连者多达数十人,是为“乌台诗案”。
可就在这个时候,已经下野的王安石却站出来为苏东坡说话了,上书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国不可杀士大夫,后经旧党派多方营救,苏东坡才免于一死,被贬黄州,官职也一撸到底,同时还要被监视。
司马光复相,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苏东坡才从黄州被调离。
然而让旧党不解的是,苏东坡在赶往汝州的途中,绕路看望了已经致仕还乡的王安石,并约好将来一起隐居田园,都政治浪潮裹挟着,斗了十几年的“冤家”一笑泯恩仇。
所以,苏东坡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当初上书批判新政,也只是政治立场,他本人对王安石是很敬重的,尤其是对王安石的诗作,更是有过很多赞美之词。
哪怕是在被贬黄州期间,苏东坡过得那么艰难,听闻王安石落难弃相,还写诗给王安石从公已觉十年迟。后又称赞王安石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期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遗憾的是,这对“政敌”化为老友后一年,王安石就病逝于钟山。
而司马光上台以后,狠批“王安石”新法,旧党派开始反扑,但是苏东坡却没有参与其中,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他已看透官场角逐的本质,于是屡次向朝廷提出谏言,希望双方能平和相处,利国利民。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