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兵锋至(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除了军粮之外,朝廷拨派给幽云河北的赈粮也被扣在了汴京,而河北路那边,也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转运至汴京城中。
如今的河北地,虽说不是饿殍遍地的样子,但许多农人,都已经失了来年的种粮,迁居山东地,不仅有地而且有粮。
河北路路治大名府在河北全境下了这样的告示,河北流民南下,也就成了必然。
赵官家在朝堂所言,安置幽云流民,绥靖河北地方。
到了实地,却完全是反着来的。
至今,西军跟禁军还没从河北路撤利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以残军遮蔽整个河北路的驿马边报。
能到赵官家案前的奏疏劄子,多半都是大名府那边的梁中书梁子美差人所做。
有些甚至是小蔡府直接在政事堂所做,什么万民书、谢恩劄子之类,李鄂已经纠集汴京市井中人,做了十几次了。
幽云跟河北路的实况,李鄂也不清楚,但在大宋皇都汴京,幽云跟河北地方的情况,就是人地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如今就是一副万民归附、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弹压舆论也只是一时之事,如今不仅是新归附的幽云六州一都一片荒僻景象,河北路那边因为计相慕容彦达私课重税,也是一副人烟凋敝景象。
除了幽云跟河北路,汴京以北至大同府一带,也被计相慕容彦达以挪粮的手段,弄的粮价飞涨。
说白了,如今汴京以东以北地带,各州县府库中的存粮,甚至还不如本城的粮商多。
除了课以重税之外,哄抬粮价也是计相慕容彦达盘剥这些地方,导致流民无数的原因之一。
按慕容彦达所说,如今汴京存粮,差不多赶上整個大宋一年的收成了。
其中大半都是征剿自河北各路府州县的存粮,如今若河北路突天灾,那直接就是千里无粮的末世景象。
真要出了灾荒,被计相慕容彦达照拂的州县,很有可能跑不出一个流民、难民,因为那些路府州县真的是没什么余粮。
这种事,遮蔽个半年一年还成,太久,或是河北路人口大量南迁,终归还是要暴露的。
如今慕容彦达就面临这样的景象,太学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伙同河北路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巨鹿魏氏这些自南北朝就兴旺,到了如今依旧兴旺的老名门望族。
以及邢州柴氏、常山赵氏、临城王氏、宁晋曹氏等等新贵,一同闹着要让朝廷给一个说法。
河北路出奔山东跟东南地带的流民多了,最受影响的可不是那些流民,而是河北路当地的富豪大户。
贪官为政自有尾,这些年山东一带黄泛区逐年扩大,官报上损毁的良田不少,有了流民自然可以促进当地税赋跟经济,山东官员自然乐意招纳这些有家有口的河北路流民。
淮北、东南一带也是一样,刚刚经历过方腊起事,又被朝廷大军梳了一遍,不说十室九空,也要空上三五家的。
逼良善为流民出奔河北路,以及京畿路以北地区,慕容彦达等人可是沿途设有粥铺的,还辅以官差引导,并不是说让这些流民毫无目的的四处流浪。
有出地、有引流手段,还有接受地,偌大一个河北路虽说人烟凋敝,但可不是乌烟瘴气。
有出逃的理由,沿途还有人照顾,落脚处有田有房还有税收上的优惠。
流民通道上自然便有现成的说客往返南北之间。
河北路的人口都跑了,各地大户的压力也就来了,田地无数却无人耕种,河北路大户心里的慌乱程度,可一点不比如今的计相慕容彦达稍差。
“二郎,你的好计策。
今日太学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带着一众出自河北路的官员,以及当地豪族代表,已然闹到了政事堂。
若不是皇后近日又诞下双子,老蔡、小蔡那边势必不会给咱们再遮掩了。
如此作为,河北路百姓流散了一半有余,苛政若此,致使一路百姓流散过半,国朝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呐!”
与李鄂一样,新鲜出炉的计相慕容彦达,也只是一个会看纸上文章的货色,并不知河北路实况。
今日被李若水带人堵在了政事堂,听到河北路百姓流散了一多半,慕容彦达这才悚然而惊。
至少几百万人口的流动,在大宋这样的朝代,其实不难,一场饥荒也就够了。
重税加哄抬粮价,慕容彦达这边挣了一个盆满钵满,河北路那边却是一片大灾来临的景象。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