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 换户必须换户(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王老三公母这俩人,在村子里名声不算太好,男的格外霸蛮,讲理的时候少,爱放狠话,连自家兄弟有时都不敢怎么逆着他的性子,女的呢,看着是小意儿,说话和蚊子叫一样,都不怎么抬头看人,但却憋着一肚子的坏水似的,听他们妯娌讲起来,很会在背后怂恿老三。这么说来,好像老三的那些行动,全都是妇人短见的缘故,也就很少有人能想到,其实王老三只是貌似无谋,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响亮着——也是个一肚子坏水的主。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反而是那些忠厚老实被夸奖的人家,自个儿的孩儿常常吃亏,这样一对不讨喜的夫妇,却往往能把日子过好。王家分家的事情,在王老三的推动下很顺利地就办下来了——原本他们家分不了,主要就在于他们夫妇觉得吃亏了,非得把好处捞回本了才甘愿分,再一个老人也不愿意分,两边的意愿合在一起,家里别的兄弟就算还有什么意见,也就通通咽下肚子,不敢讲了。现在王老三想分家,又和曹主任那里说好了,家里也没人敢坚持不分,就连他父亲见孩子们都是这个态度,也就软化下来,只是让大哥、二哥以后要多帮扶兄弟们——他不分家,也是惦记着要给孩子们都说亲了,借助几个哥哥的力气,把小儿子的房子至少安排出个眉目来再想分。
不过,现在有了去做工的诱惑在,这点子渺茫的好处也就显得没那么要紧了,王老三又直接去曹主任那里过了明路,得了准话来——这本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曹主任这么安排,那就是为了逼他们分家,只要王家肯分家,必然会投桃报李给点甜头,分家后把新户数算进来的事情,他立刻就点头了,只是有一点,新户数就不重新抽签了,而是在签尾再排出顺序来,后续各家有分家立女户的,也是这样,原来的签位就还保留着,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加到最后去。倘若这一轮排完了,第一轮都开始了你们家才分的,那就要等到第一轮尾了,若还有活的话,再叫他们去做了。
这个规定,也照顾到了已经抽签了的各家的利益,虽然如此一来,一轮时间要拉长不少,但这巽山村里的事情,倘若是王家和曹主任共同支持的决定,那就万没有推不下去的道理。各家嘴里犯点嘀咕罢了,当面锣对面鼓去闹事的,还真没人敢,最多是说点儿酸话,“现在王老三和曹主任一个鼻孔出气,以后村子里还有谁敢说话?才打死了老村霸,这新村霸不就又出来了?”
话是这么说,可你要问王老三,人家现在也早不把这村霸当成理想了,满心都是琢磨着该怎么往水泥厂那儿去靠,正巧,这时候也是农闲,王老三得空就去工地那里看热闹——和他一样时不常过去一趟,簇拥在围挡线外的农户还真不少,十里八乡不乏有走两三天山路过来看稀奇的,都认为这工地比大戏还好看,哪怕是轮不上做工,去走一遭也算是增长了见识。甚至巽山村以及其余村落,和王家一样刚分家,要起房子的汉子们,还带了婆娘来一起看,说是把这个厂房的盖法学一学,看看自家的房子能不能跟着一起起,还有人胆子贼大,居然在问砖价——就好像能花得起这个钱似的!
不错,王家并不是巽山村唯一一个分家的,在王家分家之后,郭家可承担不起这个压力了,不敢做村里唯一没分家的那户,紧跟着也分家了,除此之外,还有些本来家里两兄弟的,这种曹主任倒不强求他们分的,现在也分出来了,就是为了贪这一个号的便宜——反正本来迟迟早早也是要分的。又有些当龄的大姑娘,因为买地的政策还没成亲的,想要占这个便宜,也去立女户,倒忙得曹主任团团乱转,眼角眉梢都是喜意。
而这些分家的人里,尽管有许多人都是说着,只是为了蹭政策,财产先不分,但须知道,这人世间是没有假分家的道理的,那些被分出来过活的小年轻,即使接受财政上暂时不给分的说法,但心里也自然而然地会开始给自己谋划:自己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布局……分家后,混小子一夜长大,知道上进,知道为自己盘算的例子可不少哩。
“建砖房……花费眼下自然是高昂的,因县里的砖窑还没建起来,等建起来了,倒是还好,按南边的水泥、砖块价格,起一个三间砖瓦房,矮矮小小的,水泥抹面,将够住人的那种,里外里连工钱你准备个一万五是足够的——十五两银子。”
在工地这里,这些事情是很有得谈的,这些走南闯北的建筑工,哪个不是见多识广,光是能和他们攀谈几句,回村都够夸耀了的,王老三等人的官话因此也在飞快的进步,在此之前,扫盲班教的官话,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完全无用的——一村的乡亲,说了一辈子的方言,突然间彼此讲起官话来,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原本一肚子的风趣幽默,说起官话来还能剩下一成都了不起得很了,更别说大多数人说起官话就恨不得成了结巴,除了一两个必要的字之外,恨不得一句都不说!哪怕是进县城去,县城里说的也是一样的方言,沟通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简直不知道自己学官话学来是干嘛的。
可是现在,到工地上来之后,官话就显示出作用了。这些建筑工之间彼此都说官话,因他们天南海北,来自不同的地方,说方言那要乱套了。平时下工了或者是吃午饭的时候,坐在一起也摆龙门阵,可以从海岛讲到县城,再从县城往外谈到这些农民心目中世界的边界线——也就是大江沿岸的码头,码头州县,一般就是本地所有改变的最终来源,也是他们想象力的边界,和他们谈大海,谈海岛,谈江北的事情,他们是完全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根本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他们真正能感兴趣并且加入谈话,认为最终在若干年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极大的运气,县城也能跟着学到一点皮毛的,便是沿岸这些码头州县了。
因此,这些建筑工就按码头那边的官价,来估算着本地造房子的花销,“至于说工钱,小工扫过盲的话,我们这里是25文一日,做些苦力活,管吃住,一天自己的零散花销就算是5文吧,净剩个20,一年算做个300天,休息也好,病也好,总归要休息个六十几天的,一年存个六千块,一万五怕不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了。”
这么大的数学题,很多人不会做,扫盲班他们上了也就学个百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有一些基本的拼音,光是算个堆肥的配比,都七零八落的,拿个棍子沾了屎在地上能划拉半天,可一听结论,这就让人震惊得不得不自己再算一遍了——三年能盖三间砖瓦房?这别是算错了吧!这砖什么时候就这么便宜了?
可红砖的确就是这样便宜,这也是因为买活军带来了新的砖窑技术,虽然出来的砖块没有以前的青砖、金砖那么耐用,可成本是削减太多了,大家吭哧吭哧,掰着手指这么一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不可置信——还真是没算错,就是这个数——紧跟着很多人的心思就活动起来了:如果能去做建筑工,哪怕是苦力,起早贪黑卖命地干一年,就算他结余个五两银子好了,家里人再把红薯一种,粉条一卖,就算别的稻谷那些,不再能剩钱下来,只是应付了平时的吃吃喝喝了,从去年卖红薯粉条的收入来参考,这一年家里是不是能结余个十两银子?这么干两年,那别说矮矮的三间砖瓦屋了,就是再大一点儿,高轩敞亮点儿,又多建几间,怕也不是不能想的!
&nb
sp;自从买活军来了以后,百姓们先是能吃饱了,有了红薯,真再不怕饿死人,想的都是怎么才能吃得好些,这会儿,渐渐发现建房子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从前搞个夯土屋,毕竟也要有梁,有些木打的家具,亲朋好友来帮着摔泥砖也要管饭,算下来,三间茅草屋,里外花费也要个一三两银子的,如果还要再搞床,那花费就更大!而夯土屋和砖房,这如何是好比的?就算是一十两银子,也有许多人愿意去够一够的,更不消说只要十五两银子了,这么算的话,真能建起房子娶媳妇,一步就到位了!甚至,四间房、五间房,都不是不敢想!
“五间房怎么都是要的——堂屋、两口子屋子,这就两间了,这孩子多了还要分男女,老大要在堂屋成亲,至少还要加三间。”
巽山村这里逐渐沉淀下来的共识是五间:堂屋、主人房,这个不消说的,按老王家从前的情况,老大都成亲了,老小还穿开裆裤,中间哩哩啦啦不少孩子,上了十一三岁,就不好再男女混住了,那就必须给余下的孩子们分男女准备房间,人多了,睡上下床、大通铺都可以,但得有个男女之分。这样等孩子们出嫁、分家了,空下的两个房间也不浪费,到时候老大的孩子自然年纪也大了呗!
这已经是把厨房、茅厕都抛在外头,最是精简而又体面的设计了,五间房若是建得比较宽敞,还加上玻璃窗,大概要三十两银子——这三十两银子也成为了村中贫富的分界线,自建房能建五间的,那就是日子过得富足的人家,建三间是大流,眼下也还过得去,就是日后赚钱了再慢慢加盖,要说谁的新房子还惦记着建夯土房,那就有点惹人笑话了!
“哎,这砖瓦房就是敞亮哈!”
“那可不是?就站着垒砖都觉得气派,土墙可不敢盖这么大,就算上了木夹板也怕塌!”
这是真的,一般来说,几年没住人就塌了的房子,那都是土墙,也不知为什么,似乎少了人住,没有人气和烟火气烘着,这土墙受潮塌陷的速度是不慢的,倒是木板房没这个说法,住个几十年,只要没白蚁都成,所以百年基业一般都至少也是木板房子——倘若是砖房,那就更不必说了,就是十几年没忍住,顶多屋顶瓦片长草,屋子里漏雨,但要说塌掉那真不至于。也只有砖房能建得宽阔高轩,一般要靠大梁支撑的木房子,梁木花费是大头,除了寺庙、衙门以外,规模都是有限,不像是这厂房,拿竹子做格栅,灌的水泥天花板,灌出来一层那样高,还不用梁木支撑!简直就和戏法一般!
难得有机会轮值进工地搬砖的时候,这些农户们也是个顶个的卖力干活,运砖间隙,能停下来擦着汗议论几句,近距离地眺望几眼逐渐成型的厂房,都觉得是极大的荣幸。他们以极度的热切盼望着水泥厂尽快建成投产,甚至还自发地叮嘱自己村里来干活的同乡,让他们夜里住宿警醒着守好仓房,别让人进来偷了砖——因为建筑工所说的房价,显然是必须等砖窑、水泥厂都建好了才能实现的,就按这会儿市面上的砖价水泥价,建一间水泥房那都是五十两挂零的银子,什么时候厂房建好了,砖价也下来了,甚至于说他们各村去县城的路修好了,能运砖进村了,他们存下来修房子的钱,这才有意义啊!
这么算的话,至少还要再过两三年那:砖这块且不说,就说水泥厂吧,建好了以后,头一开始的水泥肯定是给各村修路用的,再之后才会卖给个人建房。对于这点,大家倒是心悦诚服没有什么闲话,毕竟没路,水泥粉还能背着走,砖不用车运试试看,能把人累死!
等吧,不就是两三年么?农户的耐心还是很好的,只要叫他们看到了目标,他们便是最能远谋,最善于忍耐的人群。也正好,大多数人手里都没存够钱,这几年大家玩命的攒一点,到建房的时候手里也宽松。今年来巽山村里分家的,除非当时就吵翻了,不能再住在一起,否则大家都是分家不离家,还照旧住在一块,都不愿意浪费钱去建夯土屋,而是卯足了劲儿存钱等建砖房。就连那些没有分家的,也在暗暗存钱——他们也想翻盖自己的屋子那。
“咱们得再想个法子,去和曹主任商量着,把小弟几个换去各村,搞个换户了。”
当水泥厂的厂房已经建了起来,里外粉刷也快收尾的时候,王老三这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巽山村隐藏智囊,却是已经看到了巽山村一片祥和,大家攒劲存钱这景象背后的危机,又拉着他那蔫坏的婆娘,两人在屋里低声密谋了起来。“如今村里,人人想建房,可水泥就那么多吧,修完了路也不能一日间就把大家的用量都备齐了,两条路,要么涨价,要么就还是各村分配额——”
老三媳妇也早就想到这一层了,她那微微带了下八字的眉毛抖动着,“当家的,你是说,暗地里和曹主任讲明白,把五弟他们换到外村去,我们这里先分点配额?”
涨价肯定是不会的,买地的作风一向如此,不从价钱上卡人,主要就是用这些好东西来拿捏着你,摆布你按他们的意思去过活——这点精神,王老三两公母是早领会了的,老三媳妇也一直在憋足了劲想怎么弄点功劳,好让曹主任奖赏着先把水泥、砖块的配额分给自己——预算着修路也要一年多,到那时候,他们家的钱肯定是攒够了的,倘若能在村中第一个修起砖瓦房来,那时候自家就是村里的顶级人家,走到哪里,别人不高看一眼?!
只不过,没想到丈夫做得这么绝,居然想把弟弟们撮弄出村,搞那个什么换户去,老三媳妇心中也是欣慰:这要不是分家了呢,分家之后,自家男人的心思就越发往小家这里使了。甚至于绝情到连她都觉得有些过了,因犹豫着道,“行倒是行,就是,能不能和曹主任说一声,他们换户过去,也能先分水泥那些,到时候他们起房子吾们也去帮忙,这样两边无话可说,不然,兄弟伙说起我们做哥嫂的,不中听哩!吾们成了戏文里那个什么,那个什么……”
卖友求荣四个字,就在嘴边,但文化水平毕竟不够,说不出来,王老三也不耐烦猜度她的意思,瞪了媳妇一眼,把她瞪没声了,方沉声道,“只谋个水泥砖瓦的配额,那求得小了!犯不着把弟几个都换户出去,我是想,这些日子,冷眼看去,那砌砖也不难嘛!我私下练过几下子,也挺整齐的,要不就请曹主任介绍一下,去建筑队里当个学徒,宁可头两年不赚分文,那后来赚钱了,三十五文、五十文一日的拿着,一年还不能多一间房出来?”
“就是这建筑队是天南海北的走,不能顾家——再不然,现在水泥厂的厂房要建好,渐渐的用不上那么多苦力,苦力都是帮着建桥去了,这也是一茬的活儿,可我听说,水泥厂要原料,附近的石灰石矿和粘土矿都要开始凿了,必然也缺力工,而且那地儿远僻,就不是这样轮着去了,应该是要招全班的工人,而且工钱给的不低,哪怕力工一日也有三十五文,这肯定是各村分名额去招的,或者,我们瞄准这个位置,在曹主任那里使使劲……”
人口贩子王老三深谋远虑起来,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如此,也才算是把老五他们卖了个好价钱……”,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