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督察院(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可谁曾想?!建文皇帝朱允文刚刚登基,自己就被他的心腹大臣黄子澄给盯上了,甚至自己还想不出来,到底是怎么被他盯上并且如此疯狂的撕咬。
难道是……?
前两天上朝的时候,自己公开支持让各路藩王进京为朱元章披麻戴孝,所以就让政见不合的黄子澄,对自己开始记恨起来?
毕竟按照自己对历史上的黄子澄印象,这家伙可是颇得朱允文信任的。一旦要被他盯上,被他直接摇落下马也是不无可能。
但按照自己的历史印象中,史书记载的黄子澄,是江西分宜人。他从小才思敏捷,勤奋好学。为了愤读书,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勤斋“,曾先后拜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欧阳贞、梁寅为师,学习经史文学,深受梁寅器重。
1384年,黄子澄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乡试第二名,第二年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但在殿试中,生了一个“小意外“,使他错失了状元身份。
当时,明太祖朱元章问他年龄多大,他回答说:“34岁。“又问他哪年出生的,黄子澄一时紧张,竟没有回答上来,朱元章于是便将他从第一名调到第三名,眼看到手的状元变成了探花。
虽然因为一个小意外丢掉了状元身份,但朱元章对黄子澄的才学很是赏识,授予他翰林院编修之职。
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章又升黄子澄为掌修国史的翰林院修撰,令其伴读东宫,成了皇太孙朱允炆的老师,后又升为太常寺卿。
东宫伴读期间,黄子澄充分挥自己的才能学识,辅左朱允炆学习儒家经典,讨论朝政大事。
朱允炆天性聪颖,很喜欢读书,但性情仁柔,对一些事情总是拿不定主意。每当此时,黄子澄就会引经据典,侃侃而论,深受朱允炆信任。
有一次,师徒二人坐在东角门讨论时政。朱允炆问黄子澄:“现在皇室藩王都拥有重兵,而且多有不法之事,应该怎么处理呢?“
黄子澄回答说:“藩王掌管护兵,只能用来自守。如果真有反叛之事,怎么会抵挡过朝廷大军呢?汉朝七国之乱时,诸侯国势力也很强大,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不在于诸侯国的大小强弱,主要是顺从和叛逆之理不同啊。“
“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明史》)
作为一名儒家学者,黄子澄博学多识,纵古论今,经常向朱允炆灌输儒家君臣之道和仁政治国理念,对朱允炆产生了很大影响。朱允炆对老师黄子澄既信任又尊崇,每次都尊称为黄先生。
公元1398年,朱元章病逝,22岁的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
建文帝即位后,执政基础并不巩固。他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各藩王势力过大问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加强皇权,即位不久,他就将黄子澄提拔成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齐泰为兵部尚书,二人同参国政,开始着手削藩之事。
在黄子澄、齐泰的帮助谋划下,建文帝即位不到三个月,就以图谋不轨为名,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次年又将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珉王朱楩废除王位。
不到一年时间,削掉了五个藩王,不甘束手就擒的燕王朱棣于1399年7月起兵反叛,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14o2年,建文帝兵败失位、不知所终,朱棣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
关于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失败,原因多多。作为建文帝最宠信的谋臣,黄子澄在靖难之役中,虽然忠心耿耿、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但昏招频出,直接加了建文帝的溃败。
黄子澄都出了哪些昏招呢?
第一,打草惊蛇。
建文帝和黄子澄、齐泰密谋削藩时,齐泰建议先向势力最强、早有谋反之心的燕王朱棣下手,但黄子澄认为燕王势力太大,又有大功,削之无名,应该先从周王、湘王、齐王等势力较弱的诸侯王下手。
“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明史》)
建文帝采纳黄子澄的建议后,一阵勐打乱削,虽然很顺利地削掉了周、湘、齐、代、珉五王,但这些藩王势力较弱,对皇权也构不成威胁。相反,由于削藩动作频频,打草惊蛇,使燕王、宁王等势力较强的诸侯王明显感受到了危机。
建文帝和黄子澄、齐泰知道削夺五王会逼反朱棣,但又削之无名,为防不测,就下令调走了燕王手下部分精兵,并派兵驻守北平周围,时刻监视燕王,削弱其势力。
但这一围而不打的做法,却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让朱棣明显感受到了朝廷对他的不信任,给朱棣谋反提供了借口。二是给朱棣谋划起兵提供了时间。
第二,错失良机。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