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1dquo;可行于当时者”,希望有人推行他这一套主张,目的是要达到百姓富足安康,天
下太平的理想境界。这些主张虽然是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行设计,而且具有浓
厚的乌托邦色彩,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翱思想中的民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特征,
而且直到今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斥夷狄之术中儒家利法
和韩愈一样,李翱也站在儒家文化正统的立场上,极力排斥佛教。他认为&1dquo;佛
法害人,甚于杨墨。论心术虽不异于中土,考较迹实有橐于生灵,浸溺人情,莫此
之甚,为人上者所宜抑焉。”[注]他反对兴造寺观,指出&1dquo;土木钢铁,周于四海,
残害生人,为逋逃之薮泽,”[注]不仅不利于人心,而且也不合封建国家的长远利
益。在《去佛斋》一文中,李翱较为系统地单述了他的反佛论点。他反佛的出点
主要是认为,佛法为夷狄之术,不合于中国礼法。
李翱认为,佛法自传入中国后六百多年,从汉至于今,&1dquo;无辨而排之者”,使
&1dquo;夷狄之术”行于中华。特别是一些士大夫,也附会佛教之说,吉凶之礼参用佛法,
使儒家特有的&1dquo;礼”谬乱,成为&1dquo;戎礼”。当时温县令杨垂撰集《丧仪》,其中一
篇说:&1dquo;七七斋,以其日送卒者衣服于佛寺,以申追福”,李翱认为这种说法和做
法是以戎狄之法变乱圣人之法,伤礼害道,是不能接受的。
在反佛的同时,李翱重申了儒家礼法不可动摇。他说:&1dquo;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存有所养,死有所归,生物有道,费之有节,自伏羲至于仲尼,虽百代
圣人不能革也。”这是中华文化的人伦特色,注重亲情,达到上下和睦,&1dquo;故可使
天下举而行之无弊者,此圣人之道,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养之以道德仁
义之谓也。”维系这种人伦关系的纽带即仁义道德,是儒家的圣人之道。这种&1dquo;圣
人之道”是可使&1dquo;天下举而行之”的。至于佛法,本来是印度特有的文化,是&1dquo;戎
狄之道”,不能&1dquo;使天下举而行之”。尤其不能推行于中国。佛教徒&1dquo;不蚕而衣裳
具,弗耨而饮食充,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己者至于千百万人,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
可知矣。”佛教徒不劳而获,如果举天下之人都信之从之,那么天下之人将无衣无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